欢迎来到时讯视界

时讯视界

每逢佳节看总台,端午唱和再上新

时间:2024-06-18 07:05:11 出处:休闲阅读(143)

  “一条大河波浪宽,每逢感觉依水而兴的佳节文化故事说都说不完。”

  “诗词歌赋,看总AG超玩会器乐合奏,台端没想到与长江相关的午唱典故居然这么多。”

  “国粹+故事+历史+情怀,和再总台在这条赛道上简直强得可怕。上新”

  ……

  一年之中,每逢要问哪个中国传统佳节和长江的佳节渊源最深,端午必然是看总其中之一。6月10日,台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端午特别节目《奋楫家国——碧水长歌颂端阳2024》,午唱在长江之上以“诗词诵读+民乐交响”的和再实景录制彰显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隽永魅力。长江是上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之一,自此诞生了中式浪漫主义文学的每逢源头《楚辞》,跟着一江碧水漫游两岸,节目里处处是中华文化奔腾不息的基因密码。

  据统计,特别节目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综艺频道和音乐频道并机总收视率达0.98%,总观众规模约为6283万人,并机总收视率较去年提升了15%,#总台2024端午特别节目# #央视端午晚会# #两岸同胞的端午之约# #端午吟一出氛围就来了#等相关话题阅读量超5.7亿,新媒体直播收看量达1031万。

  一脉相承

  北腔南调也能对唱

  端午佳节,AG超玩会以何长歌?可以吟诵“遂古之初,谁传道之”致敬屈子,欢歌“天天盼/时时地等/不见哥哥进我的门”唱儿女情思,或者,还可以试试请一对戏曲搭子同台对唱?

  一个是印象中大开大合的秦腔,一个是记忆里咿咿呀呀的社戏,谁能想到,课本上相距千余公里的两个剧种在端午特别节目同台,用一曲《佘太君再跨征鞍》把网友们的家国情怀点燃,更带来了隐藏的戏曲知识小课堂。

  导演组介绍,这一史上首次秦腔与绍剧同台飙戏,是总台台长的一个创意。海雄台长曾在浙江工作,对绍剧情有独钟的他发现了与秦腔的神似之处。明清之际,秦腔自北方流转至浙江绍兴,与当地的声腔艺术相融合,逐渐孕育出绍剧。因此,虽然二者看似地处中国地理上的两端,却共同拥有高亢激越的音乐和粗犷豪放的表演风格。一条地理上的“对角线”牵出中华民族的文化一脉、同根同源,这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汇融通又亘古弥新的体现。

  如何选取表演片段?导演组紧扣“奋楫家国”的主题,从上百首剧目中精选秦腔《杨门女将·巡营》和绍剧《佘太君·出征》中的经典唱段,以佘太君在家国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勇气和决心,呼应“奋楫家国”所弘扬的奋斗精神与家国情怀。“万千韬略腹内藏,且看我百岁老妪上疆场”,将家国情怀融于北腔南调五湖四海,这个节目,燃!

  创编对唱,不是两个唱段的简单拼接,而是要在尊重戏曲唱段的本体规律上,重新凝练语义编排唱词,让情感和叙事丝滑衔接,同时让两剧种间的调式、调性和曲式结构顺滑过渡,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艺术融合,避免产生简单“两张皮”的效果。这样的对唱有多丝滑?有网友说,要是没有字幕介绍,还真分不出哪个是绍剧,哪个是秦腔。还有网友表示涨知识了,“没想到吴侬软语也有如此澎湃的力量,总台的演绎真是传承与发展齐飞,民俗共新意一色!”

图片

  兼容并包

  二胡提琴新奏《梁祝》

  近些年,具有国际范儿的精品节目频频亮相总台舞台,以音乐展开中外交流的动人篇章。去年端午特别节目中,器乐合奏《岸起云回》出场即惊艳,中国古筝演奏家赵洁楠和克罗地亚钢琴演奏家马克西姆上演琴筝和鸣,被网友调侃为“六指琴魔大战钢琴快手”。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导演组更拿出了最大的诚意,在端午演奏中法文化美美与共的和平与包容。

  在合作曲目上,导演组选择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这一中西文化融合的典范。原曲脱胎自中国的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曲式上又是西方经典的奏鸣曲,经多次演绎后享誉国际舞台。如今,导演组将其改编成小提琴二胡合奏曲,以同样歌咏爱情的法语香颂《玫瑰人生》为前奏,曲中加入鸟鸣、流水等自然音效,用视听语言暗扣原曲“化蝶”中的天人合一意象,也将“高山流水遇知音”这一典故具象化。

图片

  由谁来演绎?导演组首先想到了中国的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同时发现了擅长演奏二胡的法国演奏家Eliott Tordo。他在二十多岁时通过影视作品对二胡一见倾心,就通过观察、模仿和听辨专业演奏视频自学二胡,久而久之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演奏风格。如今他的学生遍布全世界,用二胡架起中西文化交流的音乐桥梁。吕思清分享演奏幕后时说,“我觉得在他的眼里(看我),跟在我的眼里看对方,可能都是同样的(感受)。”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正是总台国际特色节目期待的故事与舞台。

  二胡和小提琴虽然同是弦乐器,但要完美互搭,还得下点功夫。两者振动频率不同,二胡演奏《梁祝》一般适用C调,而小提琴适用的是更高的G调,在排演时必须找到二者的契合点。吕思清主动提出,演奏时可以用小提琴为二胡托底,以提琴音色作为点缀。一次包容谦和、精益求精的中法合奏,最终呈现出两种乐器、两种文化在山水间一呼一应、变化无穷之美。

  这样的合作无独有偶,去年唱响《如果我去中国》的法国小朋友们,今年端午节前夕受总台邀请来到中国,完成了歌曲所唱的“特种兵式”寻宝之旅。去故宫寻找瑞兽,在河南学习少林功夫,去成都临摹一副水墨熊猫画,最后来到宜昌包一个三角香粽,将集齐的丝线编成五彩线绳,戴在手上喜迎端午……中法小朋友一起留下真情实感的作品《歌声与微笑》,用天籁童声再次演绎了跨越山海的美美与共,更用纯真友谊温暖了两国网友。

  相生相顾

  两岸同胞血脉相连

  一到端午,“粽坛”的咸甜之争,常常演变成夸夸“谁不说俺家乡好”的喜悦与自豪。无论好咸还是爱甜,到了招待亲朋好友的时候,中国人总要把口味备得齐齐的,种类码得多多的。

  “快点摘些今年最好最甜的橙子,等台湾的兄弟姐妹回来,要给他们最好的,他们又有一年没有尝过这个味道了。”

  “传统端午粽就是我做的,做得又快又好吃,家人们要回来了,让他们吃上一口家乡味。”

  “这会就是闲不下来,一想到要回大陆,想起要给他们带点好吃的肉粽,就想快点包,包得多一点,让大家都饱饱口福。”

  祭祖祈福、洗艾叶澡,给台湾同胞做一些龙舟当伴手礼,给大陆亲人们表演台湾民俗“三太子”……自2015年起,宜昌屈氏后裔与台湾屈氏后裔达成每年一次的“端午之约”,为共同的节日期盼着,准备着。乡音有异,节俗不同,都并未阻碍同宗同源的团聚之心,因为端午赴约的动力源自对中华文化的深度认同,这是恒久坚定的爱国情愫与思乡情怀。

图片

图片

  当两岸子孙齐聚屈原宗祠许下统一的心愿,屏幕外的网友们情绪也随之起伏,“看到这样的故事,心里仿佛也有了一座桥梁,连接着我和那片土地。”“两岸的根是不可断的,血脉相连真的让人感动。”“看到两岸屈氏后裔的温馨团聚,我心都快被暖化了!两岸一家亲,文化同根生,短片看得我热泪盈眶,台湾,你早该回来啦!”为家人、为祖先千里奔赴、跨越时空,这是血脉的力量,也是文化的力量。

图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滚滚长江孕育了千年文明,如今又在时代的潮流中焕发新的生机。

  你听,“敲锣鼓/砂糖裹/透明角粽菰叶和,划龙船/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这是各地的小朋友们在唱家乡节俗;“我看到你创造出的奇迹,成为你我把理想写进日记”,这是“葛二代”“葛三代”们向父辈的坚守致敬。各地节俗上新,端午节的内涵也在不断与时俱进,涌动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蓬勃生命力。

  你看,网友化身放大镜,在更多端午假期播出的总台节目中探寻传统佳节的打开方式,“这好像是联播主播首次在端午节穿中式服装”“中山装好像有点百搭,西装、新中式都能配起来”……端午时节,《新闻联播》主播服装上新,其他各频道也在陆续悄然变化中,为观众带来富有文化韵味的新观感。中华风格,不求定式,既大气谦和也与时俱进。

图片

图片

图片

  五月初五过端午,一台特别节目带我们见古人,更见新知。节目中一次次相生、相和与相见,让千百年来流传的端午故事更加亲近动人。当总台精品文化节目一次次在全网广泛传播,“每逢佳节看总台”也逐渐成为海内外受众的新节俗,不仅点缀着生活趣味,更唤醒文脉赓续、文化互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总台始终坚守的创作赛道。下个传统佳节,又会有何种气象万千?且待总台再相约。

  来源:“CMG观察”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和图片整理于网络,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友情链接: